设备注册: GPU Register

很明显,现在你有一个GPU,你觉得自己可厉害,有一个能算的这么快的玩意儿,但是你得让你的操作系统也知道你有这么个玩意儿,之后你才能通过操作系统来给GPU提交任务。

由于Linux采取了模块化的设计,所以device driver可以写成一个module,然后我们只要把这个模块注册到Linux Kernel里,他就成了操作系统的一部分。所以盘古开天辟地之操作就是调用module_init函数把driver初始化函数注册到系统里。如果你跟我一样不太理解module_init是如何运作的,不如看看这篇blog

在代码里,传进module_init里的那个函数就干了一件正事儿,就是调用一个叫platform_driver_register的函数。由于GPU是你先插在机器上的(其实我不知道对于Mali这种移动GPU,你强行从芯片上把GPU扣下来,整个设备还能不能用),当你调用platform_driver_register(platform_driver)之后,在安装驱动程序过程中从总线上遍历各个设备,通过"platform_driver.driver.name"看驱动程序是否与其相匹配,如果匹配就调用"platform_driver.probe"。

如果一切顺利,到了这一步,系统已经找到了你的GPU,并把GPU对应的platform_device传给"platform_driver.probe"。在Mali driver里,这个叫kbase_platform_device_probe的probe函数干了老鼻子事儿了,它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整个注册过程。当然这个注册过程无外乎就两个方面:一是处理硬件方面的的注册事宜,另一个是创建一些class(其实这里是structure,但说着方便吧,大家都是成年人了,都懂)的instance,这就是Mali GPU 里面的kbase(kernel side base API)了,这些API提供了对GPU的抽象,无论是对GPU的控制还是状态记录都是通过kbase API进行的。

在硬件层面上,总共干了三件大事儿,一是分配了irqs,二是注册了map,三是初始化了电源控制,要是说还有一件,那就是注册了io history。这一部分固然重要,不然空有驱动而无设备,则政令不达。然而对理解GPU 驱动里面的police并没有啥帮助,所以我不准备详细展开这一部分,而是把笔墨用在另一个部分。当然,这只是我现在的认识,也有可能这部分有用处,那么我就回来再写,这就是电子编辑的好处。

那么在kbase上,便是及其复杂的了。

kbase_backend_early_init

在这个明显是像我这种钢铁直男才会起这种名的函数里,首先调用了一个平台相关的函数(kbasep_platform_device_init)去初始化硬件,但是看了这个函数的函数体,里面是个NULL。。。接着他又调用了(kbase_pm_runtime_init),这个函数其实就是设置callback的,把关于电源管理的callback都注册到kbdev->pm.backend上去。完成了电源的callback注册之后,early_init通过一个叫(kbase_pm_register_access_enable)的函数开启了GPU寄存器的访问,别看他说的这么高大上,他就是给GPU通了个电,这样我们才能从寄存器里读取到信息。放下这个不表,接下来early_init函数就把从GPU寄存器读取出来的信息存到了kbdev->gpu_props里了(kbase_gpu_props的instance)。既然读取完了信息,early_init函数就把电关了,当然我相信这不是为了省电,肯定是要断电然后进行一些后续操作,并且这些操作是不能在GPU通电的时候干的。最后,early_init先是注册了interrupts,紧接着初始化了电源管理框架(hwaccess_pm)。

可以看出来,既然叫做early_init,那么这个函数主要还是初始化了电源相关的东西,并且把GPU的基本信息从寄存器里读了出来,顺手设置了中断。

kbase_device_init

这个函数初始化了kernel视角的device。首先device_init根据GPU ID设置了硬件issues mask(kbdev->hw_issues_mask),然后根据GPU ID设置了特性mask(kbdev->hw_features_mask)。随后device_init设置了DMA。好吧,我也知道这句话太敷衍了,但是我真的没弄明白他在干嘛,一大堆enum,等我弄明白了一定回来改这一段。但我妄自推测,这个函数就是设置了东西,没啥研究价值。

kbase_ctx_sched_init

这个函数初始化了Context Scheduler(CS)。对于我个人来讲,CS并不是很顾名思义,当然不是说他是反恐精英,而是这个所谓的scheduler管理地址空间分配和kbase_context的reference计数。CS的内部实现并没有调度context的部分。它依赖于Job Scheduler去决定什么时候去调度/驱逐一个context。在将来(当然我相信是。。。遥远的将来。。。),一旦这个接口被设计成拥有足够关于context消耗了多少GPU资源的信息,那么CS就真的是scheduler了,就不需要重复的code了。(这一段是翻译过来的,我尽力了)。

其实讲道理CS还是挺关键的,毕竟管理内存分配,但是这个函数本身就是把一些变量初始化成0。

kbase_mem_init & kbase_device_coherency_init

初始化了内存啥的,就跟Linux一样,繁文缛节而已。我决定省略一部分,感觉都是硬件相关的了。

kbase_backend_late_init

又是一个关键函数,先是通过一个hwaccess_pm_powerup方式一顿操作把GPU通上电启动起来了,然后初始化了一个timer,这个timer是用来给Job Scheduler来控制时间的。最后,late_init初始化了等待列表头。紧接着这个late_init,kbdev->kctx_list被初始化了,这个链表应该是用来存储kernel context信息的。

misc_register

Linux系统中,存在一类字符设备,他们共享一个主设备号(10),但此设备号不同,我们称这类设备为混杂设备(miscdeivce)。 我至今还没有理解这个东西,既然GPU已经被注册了,为什么还要注册一个杂项设备?

好啦,小朋友们各位,至此为止设备已经被注册到系统里了,GPU被通上了电,内存也被初始化好了,就等着被分配任务了。并且对设备的抽象kbdev也被填充的差不多了,一些要从GPU上读取的信息也读取出来了。在爆竹声中我们的这一章也结束了

Last updated